一个新混沌系统分析及其电路实现
提出一个新的三维连续自治混沌系统,为验证其丰富的混沌特性,深入研究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使用Matlab软件仿真出系统的相轨迹图、功率谱图、分岔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庞加莱截面图等.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是一个新的混沌系统,且参数变化时系统的混沌特性更为丰富.利用Multisim软件,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模拟乘法器以及电阻、电容等分立元件设计相应的混沌电路,使用数字示波器实时观测系统生成的吸引子,获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实了系统的可实现性.
季冻区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在东北季冻区气候条件下,为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出使用玄武岩纤维与高黏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沥青进而对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基于预估空隙率的复合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最佳沥青用量,对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下的复合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 %(纤维质量与沥青质量的比值,下同)时,复合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提升显著;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混合料的排水性能影响较小;推荐高黏改性剂掺量与玄武岩纤维掺量最佳掺配比为(12 %,1 %)、油石比为5.5 %.
一株高效甲烷氧化细菌生长条件优化研究
通过对5种不同土壤样品进行甲烷降解实验筛选出甲烷降解率最高的稻田土壤样品,并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解甲烷能力的甲烷氧化细菌L08.通过对菌种接种量、pH、培养温度、培养方式等条件的研究,得到菌株的最优生长条件:培养温度35 ℃,pH 7.0;菌液接种量4.0 %(体积分数),甲烷含量为10 %(体积分数),测定其生长曲线,为甲烷氧化细菌降解甲烷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SN2(N)-like和SN2(P)-like与传统SN2反应的对比分析
由于包含NH3—和PH3—基团的络合物的类SN2(SN2-like)反应存在于实际的生物体内,因此,研究其作用方式非常重要.采用从头算CCSD(T)/aug-cc-pVTZ//MP2/6-311++G(3df,3pd)方法研究恒等的HF进攻的以N和P为中心的类SN2(SN2-like)反应机理,对比分析F-进攻SN2反应路径上固定点的几何构型、活化能等信息,分析探讨过渡态NPA电荷分布.研究表明:F-进攻以N和P为中心的SN2反应,在气相中背面进攻具有翻转构型的反应是优选的反应路径;而HF进攻的以N和P为中心的类SN2反应,则是前面进攻具有保留构型的反应路径是优选的反应路径,与传统的SN2反应不同,因为包含NH3—和PH3—基团的络合物的SN2-like前面进攻的路径是最可能有效的作用方式.
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高维数据故障特征难以学习和提取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化工过程故障检测方法.首先,采集化工过程不同故障的数据构成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对应的正常样本和故障样本标注标签;最后,将训练集中的样本数据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来训练、优化模型.方法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化工过程,数据结果表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提取出原始数据中样本与样本、变量与变量之间更为抽象的高层数据特征,通过特征提取和学习后的重构特征数据输入到全连接层B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分类,比单独使用全连接BP神经网络的检测率提高了14.42 %,误报率降低了2.55 %.
齐墩果酸类似物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已知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并采用对靶蛋白上具有活性作用的重要氨基酸残基进行解析的方法,确定能与活性位点结合的基团.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在其2位上引入活性基团,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胍基化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齐墩果酸类似物.采用MTT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FPIA法,对Ⅰ1和Ⅰ3进行尿激酶受体抑制试验.合成了5个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其结构经过NMR确证;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Ⅰ1、Ⅰ3与阳性对照药物相比表现更强的抑制作用.FPIA测试表明,化合物Ⅰ3与尿激酶受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
月桂酸类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为解决金属腐蚀问题,合成了高效、低成本的金属缓蚀剂.首先,通过酰胺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单体和氯化苄合成一种优异的咪唑啉类缓蚀剂.其次,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条件筛选.最后,得出月桂酸类缓蚀剂的最佳合成条件.最佳合成条件为:月桂酸与二乙烯三胺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3 %,环化时间为2 h,中间体与氯化苄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2,季铵化反应时间为2 h,季铵化反应温度为60 ℃,最终缓蚀率可以达到97.74 %以上.
印尼油砂热解过程中微量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油砂中Li、V、Mn、Ni、Cu、Zn、Ga、Cd和Pb进行6种赋存状态的提取,分析各元素的赋存状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油砂及半焦中9种元素的含量,分析元素在样品热解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在6种赋存状态中9种重金属元素均有分布,同种油砂中不同元素的赋存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Ga、Pb和Li均未出现在某一形态中突出赋存的情况,其余6种元素则存在在某一赋存状态占比较大的现象;热解实验显示,除Li外其他元素的迁移率都呈现出在500 ℃以下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500 ℃到600 ℃之间放缓,在600 ℃以上再次快速增加的趋势.当热解温度为900 ℃时,9种微量元素的迁移率为40 %~90 %;Cd在油砂中富集程度较高,并且热解过程中迁移率可高达90 %以上,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大.
HPLC法同时检测金樱子果实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
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金樱子皂苷进行富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金樱子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皂苷及皂苷元的含量.采用promosil 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15 ℃,流动相(甲醇)∶V(水)=48∶52,流速0.9 mL/min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快速富集到了金樱子皂苷元纯品,测试条件表明皂苷及皂苷元含量在0.002~0.03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皂苷的加样回收率为101.56 %,皂苷元的加样回收率为102.94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稳定可靠,为金樱子中两种三萜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参考.
加权局部近邻标准化PCA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多模态、方差差异明显和非高斯特性,提出一种加权局部近邻标准化PCA(WLNSPCA)的故障检测方法.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的k近邻样本的加权均值和标准差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标准化,消除数据的多模态、方差差异和非高斯特性.对加权局部近邻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PCA模型,利用SPE和T2统计量进行过程监视.对新来测试样本进行加权局部近邻标准化,再向PCA模型上投影,计算相应统计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数值例子和半导体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PCA、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加权近邻标准化PCA(WNSPCA)相比,加权局部近邻标准化PCA(WLNSPCA)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指数比率局部保持投影健康状态监控方法及其半导体蚀刻过程应用
针对局部保持投影在监控半导体蚀刻过程时T2统计量的缺陷,提出指数比率局部保持投影健康状态监控方法(exponential ratio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health monitoring method,ERLPP).将半导体数据通过统计模量方法展开为二维数据,利用局部保持投影将展开后数据投影到特征空间,首先确定特征空间中样本的第k近邻,称其为一步近邻;再确定第k近邻的前K近邻集,称其为二步近邻;最后通过一步近邻与二步近邻的指数比值运算构造统计量P.ERLPP方法不仅可以消除样本统计值的多模态特征并提高过程故障检测率,同时还可以在保持数据流形结构的前提下降低计算复杂度.通过数值例子与半导体蚀刻过程的仿真实验,并与主元分析、局部保持投影、邻域保持嵌入、k近邻规则等方法进行比较,测试结果验证了ERLPP方法的有效性.
蜡油降凝剂的合成与降凝性能的研究
以反丁烯二酸、十六醇、十八醇与二十六醇的混合物(混合醇)、苯乙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蜡油的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以降凝效果为评价目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合成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的最佳条件.通过凝点效果实验,考察影响降凝剂对蜡油降凝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4 %(基于蜡油的质量)、热处理温度70 ℃、热处理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可使蜡油凝点降低17 ℃.
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微表情识别
微表情图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密集性的细节信息,传统的微表情识别主要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其识别种类与识别精度均无法满足精确的特征提取训练,因此提出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微表情识别在种类数量、准确度和速度上的问题.采用数据增强后合成的图像训练数据集,以处理后的数据集来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CNN方法在面部微表情识别中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CNN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其识别精度明显提高.
CuO花状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在气体传感器应用研究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uO花状微球,并通过XRD和SEM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对产物形貌有较大影响,当PEG的用量为0.8 mg可制得形貌良好的花状微球,其由形状、大小相似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直径为2~7 μm.将制得的CuO花状微球构筑旁热式气敏元件,并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气敏元件对乙醇气体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CuO花状微球对乙醇有良好的气敏响应特性,且响应恢复时间短、检测下限低、选择性好,在乙醇气体检测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亚临界水快速合成MoVOx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催化苯甲醇气相氧化性能研究
采用亚临界水快速合成 MoVOx 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Mo与V物质的量的比、亚临界水体系温度对 MoVOx 晶相组成、形貌、氧化还原性和比表面积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临界水体系下制备的MoVOx表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棒状堆积形貌;当体系温度为400 ℃、Mo与V物质的量的比为1∶0.4时,产物中V0.95Mo0.97O5晶相含量高达99.09%(摩尔分数);而低温体系下产物中则出现了明显的VO2、Mo8O23、V2O5等单金属氧化物晶相.此外,以苯甲醇选择性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亚临界水体系对MoVOx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相反应条件下,合成的MoVOx可将苯甲醇高选择性地氧化为苯甲醛,且V0.95Mo0.97O5含量最高的样品在250 ℃(催化反应温度)时表现出98.0%的选择性.
基于EWMA-kNN的多工况过程微小故障检测
针对应用多工况过程k近邻方法(knearest neighbor,kNN)进行故障检测时,微小故障样本较难被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算法的k近邻(kNN based on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EWMA-kNN)故障检测方法.考虑到过程为多工况过程,所以利用kNN方法建立故障检测模型,计算距离统计量并确定相应的控制限.在过程监视中,使用改进EWMA算法更新控制限,赋予统计量随时间递增的权重,利用加权统计量和离线控制限确定当前微小故障样本相应的控制限.数值案例和半导体生产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非均相条件下苯并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苯并吡唑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良好的药物活性.在乙酸乙酯和50%(质量分数)硫酸水溶液(体积比1∶1)的两相混合溶剂中,邻氨基苯乙腈或邻氨基苯乙酰胺与重氮化试剂亚硝酸钠在55 ℃下搅拌5 min,以高产率(83%~98%)转化为一系列苯并吡唑衍生物.考察了不同的酸、酸的质量分数及用量、不同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此外,还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认为重氮盐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产率高等优点,为苯并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方法.
基于分层结构的无线HART调度策略研究
采用集中控制通信的思想,提出一种通过图路由方式实现资源调度策略的点对点图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分层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信号接收强度(RSSI)作为度量选择路由,并提供跳间冗余以确保路由健壮;通过均衡分配信道资源,在网络通信中的所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起两点会话.该算法不仅保留了集中式图形路由的可靠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网络通信的抗干扰性.
偶联剂和润滑剂对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稻壳粉、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对比研究润滑剂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相容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润滑剂处理的稻壳粉疏水性更好,其中由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处理前后的稻壳粉接触角变化为9°;偶联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加入KH570偶联剂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提高了4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23.7%,弯曲强度提高了8%,弯曲模量提高了28%;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时,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62.51%;而润滑剂对材料的加工流变性的提升效果更好,其中加入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的转矩最低.